地黄
发布:2022-08-29 编辑:admin_hx_01



    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(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.),以新鲜或干燥块茎入药,别名酒壶花、怀庆地黄、生地,其叶、花和种子也供药用。鲜地黄,性寒,味甘、苦,具有清热生津、凉血、止血的功能;生地黄,性寒,味甘,具有清热凉血、养阴、生津的功能;生地黄经过加工炮制成为熟地黄,熟地黄,性微温,味甘,具有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的功能。地黄还是国家规定的重要保健食品。

      地黄株高2040cm,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及腺毛。块茎肥厚肉质,呈块状,圆柱形或纺锤形,有芽眼,基生叶丛生,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310cm,宽1.54.0cm,先端钝,基部渐窄,下延成长叶柄,边缘有不整齐钝齿,上面多皱。花茎直立,单生或23枝。苞片叶状,总状花序,花多毛,花萼钟形,长约1.5cm,先端5裂,裂片三角形,略不整齐。花冠宽筒状,稍弯曲,长34cm,紫红色或淡紫红色,先端5浅裂,略呈2唇状,雄蕊42强,子房上位,卵形,2室,花柱单一。蒴果卵形或卵网形,先端尖,花柱宿存,外为宿萼所包,种子多数,细小。

二、生长习性

        1.气  候   

       (1)温度  地黄喜温和凉爽的气候,种子在8以下不发芽;2230,又有足够湿度,播种后35天出苗。块根在1821温度下1020天出苗,1113 3045天出苗。2535地上部分生长迅速,高温干旱块根增长好。高温高湿容易烂根。地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,也较抗寒。

       (2)湿度  块根生长期土壤含水量约20%即可。89月份块根膨大,应保持土壤适度潮湿;但若土壤过于潮湿,根生长不好,高温高湿季节常发生斑枯病和烂茎。

       (3)光照  地黄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。阳光不足,叶片发黄而薄,容易感病;高温高湿季节,连绵阴雨后,叶片变得嫩绿,易感病害;雨后突然天晴植株不能忍受,常卷叶干枯。阳光充足,阴雨天少,植株生长健壮,抗病,能获高产。

       2.土壤与肥料  地黄喜中性或微碱性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夹沙地,而生地则更适合地黄生长。地黄喜肥,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,生长期中适时施用氮磷钾全肥,是促进地黄生长、获得高产的有

效措施。

       3.生长习性  地黄块茎萌蘖力强,但与芽眼的分布有关。顶部芽眼多,发芽生根也多;向下芽眼依次减少,发芽和生根也依次减弱。在土壤含水量占20%少左右、平均气温815时,块茎栽种后2540天开始出苗;平均气温20时,种后10天左右开始出苗;平均气温25时,种后7天左右开始出苗;平均气温低于8时,栽种处于休眠状态不出苗,此时若土壤湿度过大,种茎易腐烂,故栽植后必须保持的土壤温度在20左右。地黄为地下块茎,无主根,须根也不发达。一般先发芽,后长根。地黄生长,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,栽种出苗后,随温度的升高而生长加快,4-7月份为地上部分增长期,510月份为地下块根生长膨大期。

三、栽培技术

     (一)选地与整地

       1.选地

       选地对于种好地黄最为重要。地黄是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的植物,块茎生长的好坏与土壤有直接的关系。应选地势高燥向阳,土层深厚,疏松肥沃,排水良好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和沙质土为好。地黄不宜连作,间隔种植的年限也不能太近,若连作或间隔时间不够,地黄生长不良,病虫害多,地黄严重退化,产量低,质量差。地黄的轮作周期应在10年以上,10年内不能再行种植。据山西临汾县苟董村地黄大王高有仓试验,种植地黄后育杨树苗或柳树苗再种地黄,或种一茬苹果树可以再进行地黄种植,但生产的地黄产品品质不如新选地的好,产量也不高。15年后再种地黄的地块的品质也不好,产量也不高,30年的也不好。但没有做30年后的试验。地黄的前茬作物应以禾本科植物的小麦、玉米、谷子,或甘薯、马铃薯为好。而花生、豆类、芝麻、棉花等不宜作地黄的前作物或邻作物,否则易发生红蜘蛛或感染线虫病。地黄为喜光植物,周围不能有遮阴物,地黄种植地的东面和南面不宜种植玉米、高梁等高秆植物,以免遮光。

       2.整地与施肥

       地黄是喜肥植物,土地选好后,必须进行秋深耕2530cm,结合秋耕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料,每施肥1000kg。秋耕有利于土壤熟化和土肥相融,俗称秋耕壮垡。开春后再浅耕1520cm,时间应在3月下旬,以早为佳,耕地结合每施入饼肥150kg,过磷酸钙50kg,并做畦耙耱保墒,畦宽120cm,畦高15cm。畦埂底宽30cm,待种。视墒情情况决定是否浇地,土壤过于干旱必须灌溉,浇地后机具能入地时,再浅耕或旋耕,以浅为宜,一般不超过10cm,以便为地黄种栽创造一个适宜的覆盖层。若为褐墒则不必灌溉,地黄出黄墒,但地黄不能种黄墒,应种褐墒,出黄墒,若种黄墒,则出苗为灰墒,

就会因土壤干旱,种栽吸收不到水分,而缺苗断垄,灌溉会降低土壤温度。

      (二)播种

        1.播种时间的确定

       地黄对播种时间的要求比较严,过早或过晚对地黄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。地黄块茎发芽一般要求10cm深的土壤温度达10以上才能出苗,若低于10,由于土壤温度低,种栽在土壤中停留的时间长,出苗缓慢,容易引起块茎的腐烂或感染病害。近年来,产区多在日平均气温达12时开始下种,即4月上旬播种。就是覆盖地膜也不应低于日均温10以下,若播种后至出苗前遇上寒流,气温下降到0以下,土壤表层结冻,就会冻死种栽,造成缺苗断垄现象,地膜白天可起增温作用,但夜晚不保温,更不能防冻。采用地膜覆盖也不可过早下种,在开种期(日均温12)时可适当提前710天为宜。18

21为地黄的播种最适宜期,播后10天即可出苗。但春地黄不可能在此时下种,所以在河南产区,俗称早地黄(春播)要晚,晚地黄(夏播)要早,就是对地黄适宜播种期最好的经验总结。晚地黄是产区小麦收获后,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,采用夏播复种地黄的一种方式,麦收后抓紧时间整地,及早播种。在日均温1113时播种至出苗需3040天,而日均温大于2010天即可出苗。

       2.品种选择

      (1)地黄。又称怀庆地黄。主要农家品种有金状元、小黑英、邢疙瘩等。其中以小黑英、金状元两个农家品种为好。

      (2)金状元。产量高,皮细、色黄、个大,栽培面积较广,生长初期只长叶子,叶子长出后其块茎才迅速生长,本品种易感病毒病。

      (3)白状元。株型大,半直立。叶片较少,叶大呈长圆形或倒卵形。块茎似金状元而略短小,集中,淡黄褐色。特点是产量高,但不稳定,抗病虫能力差,抗涝性较强。

      (4)小黑英。植株较小,叶子和块茎同时生长,根状茎为球形,单株产量较低,可适当密植,叶片含水分较低,叶内组织较老化,抗病和抗涝性能较强。

      (5) 邢疙瘩。体形大,生育期长,抗逆性较差,需肥多,产量和折干率低,宜于在肥沃的砂质壤土上作旱地黄栽培,本品种分布不广,仅河南武陟县、温县的部分地区栽培。

      (6)红薯王。特点是产量高,抗旱能力也强,但抗涝、抗病虫害能力差。

      (7)北京1号。此种是用新状元和武陟1号为亲本杂交而成。株型较小,整齐,适合密植。叶色较深。地下块茎膨大较早,块茎生长集中,颜色较浅。特点是产量高,适应性广,抗斑枯病,但易感染花叶病毒病。

      3.种栽的准备

      种栽质量的优劣对地黄的出苗有较大影响。若栽子皮色好,内部变黑,栽后虽能出苗,但生长不良,甚至死亡。栽子萎蔫也影响出苗。因此种栽应选择新鲜、健壮、无病虫害、粗度直径在1.23.0cm的。将种栽去头斩尾,取其中段,或中上段,用手掰成56cm的小段作种栽,每段必须有芽3个,截口上粘以草木灰,或用500倍的多菌灵液浸510分钟,捞出后控干,在阴凉处晾1天,待表面和截口水分干后下种。

        4.播种方式

       (1)露地栽培。可条播也可穴播,可平作也可垄作,垄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,有利于排水,还能创造田间小气候,扩大昼夜温差,有利于提高地黄的产量和质量,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。条播按行距40cm开沟,沟深56cm,按株距2530cm摆种栽,结合播种还可增施适量种肥,种肥是底肥不足的一种补充方式,以饼肥为佳,播种前将油饼粉碎,用水拌湿,能提前发酵则更好,将饼肥施在两种栽之间,切勿将饼肥盖在种栽上,以免发热烧毁种栽,也可将饼肥均匀撒于沟内。然后将地面耱平或耢平,但不能用钉齿耙,以免耙齿碰伤种栽。若旱地种植,土壤墒情差,可多耱或增加耢地次数,以利保墒。穴播按行距40cm挖穴,穴深56cm,穴距2530cm,每穴放种栽1段,然后覆土于地面平。穴播保墒好,也是产区常采用的播种方法,尤其是旱地。一般每留苗密度为0.6万~1万株,具体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而定。种栽用量为3050kg

       (2)地膜栽培。近年来许多地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,由于地温高,保墒效果好,地黄出苗快,延长了生育期,产量增幅较大,一般在1倍以上,值得推广。可先播种,然后铺地膜,待地黄出苗后再打孔放苗,这种方法保墒作用强;也可先铺地膜,再在地膜上打孔、挖穴、播种,此种方法不如前一种保水效果好,若孔口盖土不严,还会被大风吹跑、吹坏地膜。可起垄覆盖,也可平铺地膜,可根据具体情况和传统方法选择适宜的覆盖方式。覆盖地膜因地温高,杂草出苗快,为防杂草危害,可在播种后地面喷氟乐灵,再覆盖地膜。可有效防止单子叶杂草的危害。目前河南主产地也采用地膜栽培,选用密植品种85-       5.种栽用量多达80kg

      (三)留种方式

         1.倒栽

        在7月中、下旬,在当年春种的地黄田间,选择生长健壮,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,挖出部分或全部块茎,剔除劣种,挑选个头大,芦头(又称茏头)短,抗病力强,芽密,块茎充实的作种栽。将块茎截成45cm的小段,按行距2025cm,沟深35cm,株距1012cm重新种植在另一块施足底肥的地块内。此时正值雨季,一般不需浇水,出苗后加强管理。越冬时切勿浇冻水,翌春挖出种栽,随挖随栽,这种栽子出苗整齐,产量高,质量好,且能防止退化。但是在部分新产区,由于经验不足,是在秋季采收商品地黄中,将大的、好的加工,将小的、不好的储藏至次春种植。这种选种栽的方式是劣种扩繁,势必使地黄的产量和质量下降,加速了品种退化。

        2.原地留种

       春季播种较晚,或生长较差的地黄,其块茎较小,秋天可不刨,留在田间越冬,翌年春天种地黄时再采挖,挑选块茎健壮、无病虫危害者,块茎直径在1.23.0cm间的作种栽。大块茎由于含水量多,越冬后大部分已腐烂,因此块茎较大的地块不宜采用此法。大田生产以倒栽的种栽为佳。

        3.冬藏留种

       秋季采收大田时,在田间选留产量高、抗病虫能力强、体大而充实、芦头短的优良单株,稍晾后拌砂窖储(15)越冬。注意控制好温湿度,严防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,以免造成种栽腐烂,以不使种栽受冻为度,次春播种时取出。

     (四)田间管理

       1.间苗补苗

       当苗高约5cm,即长出4片叶子时,要及时间苗。由于块茎上有3个芽眼,可长出23个幼苗,间苗时从中选留壮苗12株。如有缺苗处,可从本田多苗处移栽,补缺处,移苗最好选阴天进行,尽量多带原土,先挖穴,后放苗,再压紧土壤,及时浇水,栽后不缓苗,或降低缓苗时间,以利幼苗成活。

       2.中耕锄草

       地黄出苗后至封垄前,应常中耕锄草。地黄块茎入土较浅,中耕宜浅不宜深,否则会伤根,不利于幼苗的生长。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浅中耕锄草,中耕有利于除草,还有利于地黄发苗,提高土壤温度,促进根系生长,第二次可适当加深中耕深度,当茎叶封行后就不便中耕,只能拔草。注意田间一切作业措施都必须在露水下后进行,否则会传染病害,雨天和阴天也不要进地作业。

      3.追肥

      地黄是喜肥植物,除底肥和种肥外,在生长期间还应追肥23次,在底肥和种肥不足的情况下更应注意追肥,以补其不足。俗称地黄一枝花,全凭粪当家地黄不上粪,等于瞎胡混。追肥至少进行2次,第一次称为苗肥,在地黄苗出齐后追肥,以氮素性肥料为主,以促进地黄营养体的健壮生长,每追施腐熟的人畜粪水1500kg,或硫酸铵710kg;第二次在封行前,又称促根肥,此时植株进入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,地下块茎开始膨大,对养分的需要量逐渐增大,尤其是对钾、磷的需要量更为重要。每至少应追施人畜粪水0.2kg以上,或饼肥150kg,硫酸钾20kg,过磷酸钙50kg。促进块茎膨大发育以沟施或穴施为佳,追肥后及时覆土,防止肥效挥发,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封行后地面追施肥料有困难,可采用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料,也可自制叶面肥,取lkg过磷酸钙,加水10kg,经常搅动,放置24小时后,取其上清液,再加入0.5kg的硫酸钾或尿素,兑水100kg。叶肥对于促进地黄的健壮生长十分有利。

       4.摘蕾、去分蘖、去串皮根、去黄叶

       现蕾、开花消耗大量的养分,为了节省养分,促进块茎的生长,当地黄现蕾抽茎时应及时打顶去蕾,结合中耕锄草分批去掉。对根际周围抽生的分蘖,也应及时用小刀从基部切除,使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的生长,以利增产。地黄除主根外,还能沿地表长出细长的地下茎,这些地下茎称串皮根,同样也消耗大量的养分,应及时全部铲除。立秋后,当底部叶片变黄时也要及时摘除黄叶。

        5.排灌水

       地黄生长前期发育较快,需水量较大,应少灌勤浇,不能大水漫灌。生长后期以地下块茎膨大为主,水分不宜过多,此时也最忌田间积水,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,田间积水最易引发根腐病。追肥应结合浇水,天旱(看天)、地干(看地)、苗发黄(看苗)要浇水,药农称作三看浇地,即看天、看地、看苗情,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灌溉的次数和灌溉量。地黄的灌溉技术要求高,灌溉的次数和量若掌握不好,将会引发病害,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,应以宁干勿湿,宁少勿多为原则比较好。有条件以喷灌为佳。

      (五)病虫害防治

        1.斑枯病

       又叫青卷病,是地黄的毁灭性病害,多发生在67月间,特别是连阴骤晴,则蔓延更快。发病叶上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病斑。以后干枯,叶片直立,边缘向主脉卷曲,心叶仍绿。发病的原因大多是在地黄收获后,残余病株遗留在田间,第二年传播到新株。防治方法:烧掉残株或在发病前(6月上旬)喷洒11120140倍的波尔多液,每15天喷1次,连喷3次,有良好的防治作用。

       2.轮斑病

      多发生于67月干旱季节。发病初期,叶子上出现略圆而有轮纹的病斑,斑上有许多小黑点。后期病斑破裂穿孔,严重时全株枯死。防治方法:收获后清除残枝病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。加强田间管理,降低田间湿度。发病期喷11150波尔多液,或65%代森锌500倍液,每71次,连喷23次。

       3.枯萎病

       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引起,发病初期叶柄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,外缘叶片向心叶蔓延,叶柄腐烂。地上部分逐渐枯萎下垂,地下部分腐烂。防治方法:实行轮作,每隔10年轮作1次。及时开沟排水。播种前用50%退菌特1000倍液浸泡种栽35分钟。发病初期用50%退菌特1000倍液浇灌,每隔7101次,连浇23次。

       4.黄斑病

       由病毒引起。4月下旬开始发病,叶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病斑,被害叶黄绿相间,叶脉隆起,叶面凹凸不平,呈皱缩状。由蚜虫、叶蝉传播。防治方法:用80%敌百虫15002000倍液防治,减少传播机会。

       5.腐烂病

      由细菌引起,多发生在块茎膨大时期的78月间。发病后植株枯缩死亡,块茎腐烂。多因为水分过大,雨后升温高,病菌侵入造成。防治方法:实行深耕,水肥管理要适当。一旦发生,可在病株旁洒生石灰,或硫黄粉消毒,以防蔓延。

       6.根腐病

       在出苗前发生根腐烂。防治方法:可用0.1%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分钟。

       7.线虫病

      又称土锈病,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间,严重时可造成绝收。发病后上部枯黄,叶子、块茎瘦小,产生许多根毛。病根和根毛上有许多白毛状线虫和棕色的胞囊,块茎表皮有活着的幼虫,土壤里也有。预防的主要方法是清除病株和残根,注意选地、选种和轮作。

      8.胞囊线虫病

      由大豆胞囊线虫引起,多发生在7月份,发病后上部茎叶枯黄,叶子和块茎瘦小,生许多根毛。病根和根毛有许多白毛状线虫和棕色的胞囊。严重时可造成绝收。防治方法:主要是轮作倒茬,与禾本科作物轮作,选无病种栽,收获和倒栽时必须将病株或残株进行集中处理。

       9.红蜘蛛

      发生在67月间。发生后,叶上出现黄白点,进而渐黄,叶背出现蜘蛛网,后期叶片皱缩而布满许多红色小点。可用100050%乐果喷杀。

      10.拟豹纹蝴蝶

      以幼虫咬食叶片,发生后叶片被咬成网状。防治方法:危害期用90%敌百虫600800倍液,或40%乐果乳油1500倍喷杀,每7101次,连喷23次。

四、采收与加工

      (一)采收

        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进行采收。当地黄叶子逐渐枯黄且带斑点时,停止生长后,即可采挖。先割去地上部分的茎叶,然后在畦的一端开35cm的深沟,依次小心挖取块茎,防止折断块茎。一般每0.2kg,高产者可达0.3kg以上,12代脱毒地黄在主产地有的高达0.4kg以上。鲜品挖出后运回加工。

     (二)加工

       1.晒干

      将块茎去净泥土,一般不用水洗,直接在太阳下晾晒,晒一段时间后,堆起来,外盖草或麻袋,使其发汗,然后再摊开晾晒,一直晒到质地柔软,干燥为止。由于秋冬季节的阳光弱,晾晒时间长,干燥慢,不仅费工,而且产品油性小,所以质量不及烘干的好。故加工中很少采用此法。

       2.烘干

      建火炕或焙干炉,用柴或煤炕干或焙干,也可建烘干房,盘简易炉灶,用无烟煤烘干。将地黄按大、中、小分级,分别装入焙干槽中(8090cm,高6070cm),小的放厚度约30cm,中等的约35cm,大的约40cm。开始烘干温度为55,两天后升至60,后期再降到50。在加工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翻动1次,当烘到地黄质地柔软,无硬心时,取出堆闷,又称发汗,至根体发软变潮时再烘干,直至全干。当80%地黄根体全部变软,外表皮呈灰褐色或棕灰色,内部呈黑褐色时,就停止加工。通常4kg以上鲜地黄可加工1kg干地黄。一般需45天就能烘干。

     加工时的温度是关键。温度应从低到高分阶段进行。一般先在50左右烘35小时,再在60左右烘35小时,以后保持70左右,不能再提高温度了。到翻动、出货前23小时,停止加火,使温度下降,然后再翻动或下货。温度一开始不能达70,过猛会造成空心。烘到后期,温度也不能再高,不然会烘焦。在加工过程中嗅到有糖味,就是产生焦煳的预兆,应进行检查。

     为了保证质量,经过闷润的地黄,要在烘炕上再回炕1次,回炕时厚度可加厚到33cm,温度以4050为宜,烘35小时,烘到手捏外表面发硬为止。回炕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焦煳。回炕时上面可加盖麻袋等盖物。但烘鲜地黄时不能加盖任何东西,因为水气太大。水气排不出去会影响产品质量。

       3.储藏保管

      产地加工好的生地黄,应储藏在温度30以下,相对湿度70%75%。商品安全水分为14%16%。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,若发现轻度生霉、虫蛀,及时晾晒或用50烘干。也可清水洗净,热蒸做熟地黄使用。虫情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杀。

      4.熟地加工

      加工:取生地黄洗净泥土,并用黄酒浸拌(每10kg生地黄用3kg黄酒),将浸拌好的生地黄置于蒸锅内,加热蒸制,蒸至地黄内外黑润,无生心,有特殊的焦香气味时,停止加热,取出置于竹席或帘子上晒干,即为熟地黄。

    (三)产量质量

      1.产量  一般每可产鲜地黄10001500千克,高产者可达30003500千克。

      2.质量  合格品生地:无芦头,无老母,无生心,无直径不足0.8厘米的细根,无杂质,无虫蛀,无霉变。佳品生地:块大,体重,断面色乌黑。

上一篇: 柴胡 下一篇: 款冬花